听书 - 末世女在六零[重生]
00:00 / 00:00

+

-

语速: 慢速 默认 快速
- 9 +
自动播放×

成熟大叔

温柔淑女

甜美少女

清亮青叔

呆萌萝莉

靓丽御姐

温馨提示:
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?
立即播放当前章节?
确定
确定
取消
全书进度
(共章)

“这个厨房建的好,在这做吃食,拿到前面卖正好。”苏父点点头,厨房正好在正房和铺子中间,两边都方便。

四个人在铺子和院落里走了两遍,对这个还比较满意,不管是做人还是做生意,都十分合适。

就像和母亲说的哪样苏晓的确是想开一家小饭馆,镇上人多,现在这样的铺子还没有,他们这独一份肯定赚钱。

简单把院落里里收拾一下,四个人就准备回家了,现在这屋还没法住人,得通通风,正好这几天在村子里把家里归置归置,等来镇上就直接收拾铺子,早点开业。

几个人商量一下,到村里如果有人问起,就直接说是租的铺子,倒不是怕村里人说闲话怎么样,只是觉得要让人家知道自己家里都有闲钱能买铺子了,怕被心思不正的人惦记上。

村里这会儿都忙着第一批种地了,苏家夫妻从镇上回来后也收拾收拾就去地里了,他们现在还没分家,连最小的苏宝也分到一点地,苏沐在学堂里教书,李小兰得照看孩子,实际上在地里干活的也就苏家夫妻加上苏实,不过几个人都是干活利落的,家里那些地也整得过来。

孙晓香和苏沐的事也定下来了,只是孙木匠夫妻俩舍不得女儿这么早嫁人,就一直没商量办亲事的事儿。

萧冬书早就和队长说过,自己打算在镇里开铺子做生意,那学堂里这些自己就忙不过来了,队长也没有说别的,学堂里这些老师也带得过来,让萧冬书和苏晓好好整。

苏晓家里也没有什么需要收拾的大物件儿,俩人结婚时间还不长,家里很多东西还没置办,家具这些镇上的院落里都有,就留在这儿了,就是一些平常用到的小东西得带着。

萧晴还小,站都站不稳,去镇里收拾铺子钥匙带着她,还真有些爱是住校,没办法就把她送回娘家,正好李小兰在家里主要带孩子也不需要做别的。

铺子里的东西也好收拾,打点水擦洗擦洗就行了,柜台桌子都是现成的,两人商量商量,既然是打算开饭馆那这柜台就有些碍事了,把柜台挪走还能摆张桌子。

两进的铺子,一边卖些正经餐食,另一边放着能打包带走的重口小吃,整点卤味,下饭小菜什么的。

铺子开业这天,动静不小,特意买了挂鞭放在门口,“味取名”开张了,这名字是萧冬书取的,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家什么店。

这天一大早,苏晓和萧冬书就奔着菜市场去了,早上倒用不着这些青菜,就是怕上午没时间过来,耽误中午做饭。

现在镇上的消费水平还不高,苏晓准备菜饭时也仔细想过了,正餐也多以素菜为主,的肉倒是应该备着点,偶尔改改口味。

早餐就是包子馒头配上苏晓自己腌制的咸菜,昨天晚上去菜市场时,还看到的肉摊边上摆着些大骨头,这时候没人爱吃这玩意,要是卖不出去都直接拿家去烧火了,苏晓给了几个钱就买下一大堆,正好熬了一夜的汤,用它煮些面,鲜美鲜美的。

他俩忙活的时候,就把萧晴放在特意定制的,带着围栏的小木床里,萧晴这时候正是刚会爬爱折腾的时候,放在小木床里,他们还能放心的做别的事,那围栏挺高萧晴也翻不过去。

第一天开张,俩人都有些紧张,早餐也没准备太多,包子馒头都是商量好了个数。

新鲜出炉的卤味,冒着香喷喷的热气儿,这股子热气,在清晨的空气里,显的格外明显。

鞭炮刚放完,就有人过来了,也是没见过这样个人开的铺子,一时图个新鲜,一进来就闻到饭香味,左瞅瞅右看看,还是没舍得花钱在这儿吃早饭,只是拎了点卤的的耳朵就走了。

这也算正常,大家都还没习惯在外面铺子里吃早餐,各家各户都是自己做的。

苏晓和萧冬书也不觉得气馁,这才刚开张,能有人来就是好的。

陆陆续续又有不少人进了店,都是一时好奇过来看看,倒也有几个在店里吃了早餐。

“这味挺香,我来点尝尝。”一个穿着春衫长褂的中年男人过来了,直奔着卤味。

称了一斤肘子肉,转头又闻见骨头汤面实在香,要了一碗在店里开吃。

上午九点多,这个时间也没有谁会过来吃早饭了,萧冬书和苏晓收拾收拾,清点了一下今天早上的成果。

包子馒头都做了三十个,就剩下两个馒头,汤面都是现吃现煮的,骨头汤还剩下有小半盆,卖得最好的还属卤味了。

这卤味是苏晓自己做的,肉食也都是买的新鲜的,放的料足,腌了一晚上味好着呢。

简单收拾一番,又把闺女哄睡着了,苏晓和萧冬书就开始准备午饭,也没请别人,都是苏晓掌厨,就做一些简单的菜饭,今天是第一天,准备的量不多,名声还没打出去,准备多了也卖不完,苏晓不着急,只要店里这东西好吃,自然会有人过来。

果然到了中午也没有多少人,大多是今天早上听见动静的,过来看看工厂里的工人还是自己带饭。

晚上收拾完关了铺子,哄着闺女睡着后,苏晓有些事想和萧冬书商量商量。

“冬书,咱们这店开了,刚开始这几天生意不好也正常,可我想着还是应该宣传一下,明个咱买点饭盒,把饭菜装好到工厂门口卖卖,就算没多少人买,也能把这名声打出去。”苏晓翻身,细细的和萧冬书说着自己的打算。

萧冬书觉得在理,“工厂里的工人自己带饭都习惯了,一时也不会注意新开的饭馆,咱们到他门口去卖,让他们知道也行。”

俩人商量好就赶紧睡了,今天忙活一天,也累惨了,可不比在家里时轻松。

第二天苏晓去买菜,萧冬书就到附近的杂货店里买了二十多个饭盒,倒也不贵。

回到店里,苏晓又赶紧准备早餐,今天的量可以加大一点,尤其是卤味,明天还得去买点新鲜的肉。

正像苏晓跟苏母说的那样,镇里工厂里的的多都是自己带饭,虽然说现在天渐渐热了,可冷饭还是不好吃,又苏晓他们这一家便宜又好吃的小饭馆,大家当然会选择中午出来一会解决吃饭问题。

没多久,“味取名”就在镇里打响了名头,料足价低,再加上是头一家,平日里菜饭舍得放料,尤其是这个卤味,真不错,下饭做菜都好吃。

镇里现在的消费水平还不高,大家能花在吃饭上的钱也不多,苏晓就在做菜下了不少工夫,大多是素菜,每顿有个一两个荤菜,苏晓做饭上有一手,就是平时大家都不爱吃的下水料也能做成美味,这些东西就像大骨头一样,没人买平时价格也不高,每次苏晓去菜市场都要带回来点,爆炒,腌制,到总能做成美味。

时间久了,不仅工厂里的人,就连在的机关上班的工作人员,也会到这儿来吃饭,尤其是工商办事处的那位主任,每天一到饭点儿就过来,还总是带着他的同事。

“老常,来,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饭馆儿,味好着呢,我都在这吃了好些天了。”这天中午赵主任又过来了,身边还跟着一位同样穿的板正的中年男人。

被叫做老常的男人笑了,“我可是听说了,你这段时间可是连的食堂都不吃了。”

“赵主任,您来了,快进来,老位置给您留着呢,今天有红烧肉,来一碗?”萧冬书引着两个人到了平日里赵主任常去的位置,一边介绍今天中午的菜。

“那好啊,快来一晚,老板娘做的红烧肉可是一绝,连以前的大厨师做的都没她的这么好吃啊!”赵主任转头看着老常,“今个你可有口福了,尝尝这味取名里的红烧肉!”

老常也点点头,“早就听你说过了。”

俩人先是点了菜,等菜的工夫就坐着说话。

现在正是吃饭的时间,店里人不少,萧冬书一个人在铺子里忙活,苏晓在厨房做饭,有时候也会出来端端菜。

“赵主任,您这菜齐了。”苏晓端着红烧肉和两盘素菜放桌上,又赶紧去边上的卤味摊边切了半个肘子。

“来来,尝尝。”

“晓晓,这边收下钱。”萧冬书在这边收拾桌子,眼见对面有一桌又要吃完了,自己无暇分身,只好叫苏晓过来。

“诶,”苏晓应了一声,赶紧过去收钱。

刚收好钱,就听见后边有婴儿的哭声,苏晓一拍脑袋,赶紧跑过去,刚才太忙了,都把女儿给忘了,这会儿也该睡醒了。

到后面洗了把手,一过去正看见萧晴在小床上哭,小姑娘平时乖得很,不是饿的急了肯定不会哭的这么大声。

苏晓把围裙取下来扔在一边,抱着女儿,看着边上的骨头汤温热着,赶紧拿着小勺子喂女儿。

萧晴的小手紧紧的抓着苏晓的衣襟,认认真真的喝着勺子里的骨头汤,没两口就喝完了,抬着头黑亮亮的眼睛直直的盯着苏晓。

她醒有一会儿了,开始没那么饿就也没出动静,自己瞪着房梁玩儿的开心,可没一会儿就闻见床边碗里骨头汤散发的香味儿,等了许久也不见有人来喂,只能嚎啕大哭。

没一会儿,小半碗喝下去了,萧晴才放开自己的小手,懒洋洋的窝在母亲怀里,等勺子送到嘴边才喝。

又喂了两勺,苏晓就把碗放在一边,看这样子是喝饱了,抱着孩子在地上溜达两圈,这小丫头就又伸伸懒腰打算睡了。

孩子睡着后,苏晓轻手轻脚的把她放回小床里,又出去了,这会时间正忙,萧冬书一个人在外面,可忙不过来。

萧冬书急得头都冒汗了,媳妇在里屋哄闺女,她只能自己来,好在晌午这会儿媳妇做出来的菜多,自己到厨房盛在盘子里就行。

“老板,这再来半个肘子!”苏晓一出来就听角落里的客人吆喝着,赶紧应了一声去切肘子。

萧冬书见媳妇出来了,才松了一口气。

十二点四十多了,店里的人都吃完,又赶回工厂干活了。

眼见没有新客人进来了,萧冬书就让媳妇回厨房去收拾店里这些桌子,他也收拾得过来。

“小萧,今天这红烧肉不错,甘蓝炒粉也不错,我们这桌多少钱?”赵主任吃饱喝足,招呼萧冬书过来结账。

萧冬书赶紧净了手,拿出口袋里装着的小本子看了一眼,“赵主任,一共一块八。”

边上老常听到萧冬书的话,愣了一下,转头看着赵主任,只见他神色如常的付了钱。

“小萧,你这字可是越来越好了。”赵主任付了钱,转头就看见萧冬书本子上记的帐,忍不住赞叹道。

老常也看了一眼,板板正正的字,看着就讨人喜欢。

“小萧老板读过书?”

萧冬书刚把钱装好,就听见俩人的话,温和的笑了,“读过,小时候爷爷逼着我练的字,这么多年都成型了。”

“你不是镇里人?”老常诧异,这里人虽然都让自家孩子去读点书,不至于一个大字不识,可还没听说谁家会逼着孩子从小练字,就是他家那小子现在的字也是歪歪扭扭的。

“哈哈,老常你可是猜对了,人家萧同志是城里来的知青,到咱们镇下属的石沟村里上山下乡开了,正好赶上这政策改变,就和媳妇到镇里开了个店。”赵主任在边上哈哈大笑。

“城里来的知青?”老常更是诧异。

萧冬书笑着点了点头,跟赵主任和老常又说了两句,送两人离开后,就赶紧收拾店里的残羹剩饭。

和赵主任在一起的这老常正是镇上的副镇长常桓,那天知道萧冬书是城里来的知青之后,老常就存了心思,跟赵主任没少打听萧冬书以前的事,知道萧冬书在村里还在学堂教过孩子之后,若有所思的笑了。

之后的一段时间,常副镇长就经常和赵主任一起过来吃饭,挑着萧冬书不忙的时候还拉着他聊会儿天儿,常副镇长主管教育,和萧冬书倒有不少话能聊。

Tip:拒接垃圾,只做精品。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。
next
play
next
close
X
关闭
手机客户端
APP下载